◆ ◆ ◆
编 | 文 | sj 阅读 | 10分钟 图 | 依版权出处
▽
5月3日,跨境电商平台Temu宣布,将停止向美国消费者直接销售中国进口商品,未来美国市场的订单将全部交由本土卖家处理。这一调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(CBP)5月1日发布的新规——自5月2日起,取消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小额包裹(价值低于800美元)的关税豁免政策。
此前,Temu、Shein等平台依赖这一政策,每天向美国运送超180万件免税包裹,支撑了年均数千亿美元的跨境交易。但新规要求所有中国商品必须正式报关(如11类或01类),并缴纳全额关税,导致进口成本飙升。部分订单的关税甚至达到商品价值的130%-150%,远高于消费者预期。
图片来源:CNBC
为应对政策变化,Temu迅速调整策略:
图片来源:微信搜一搜
(一)下架中国直邮商品
自4月26日起,全托管模式(中国直发)的商品被大规模标记为“缺货”或下架,部分卖家受影响比例超50%。
(二)仅保留美国本土库存
目前平台仅展示从美国仓库发货的半托管商品,并强调“无进口费用”“无额外清关成本”。
(三)加速招募美国卖家
Temu发言人表示,平台正积极吸引本土商户入驻,以填补中国供应链的缺口。
(一)低收入群体受创
Temu用户中,62%的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,平均订单金额仅28美元。
关税增加后,部分商品总成本可能翻倍,迫使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转向沃尔玛、Dollar General等实体零售渠道。
(二)供应链重构挑战
Temu此前依赖中国工厂直发美国消费者,可实现7-15天快速交付。
但美国本土供应商仅占Temu SKU的12%,且集中在家居、园艺等非标品类,难以替代中国制造的规模与价格优势。
图片来源:微信搜一搜
此次调整被视为美国对华贸易战的又一举措。特朗普政府曾主张通过关税推动制造业回流,但现实情况复杂:
图片来源:微信搜一搜
(一)关税收入增加
CBP预计新规每年可增收45亿美元。
(二)通胀压力加剧
2025年3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.7%,其中服装、家居用品涨幅达5.2%,政策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。
(三)中小企业遭“误伤”
依赖Temu采购低价商品的中小零售商面临成本上升、选品减少的困境。全美零售联合会(NRF)警告,消费者每年可能多支出230亿美元。
Temu的转型标志着跨境电商进入新阶段:
(一)模式转变
从“轻资产”中国直邮转向“重资产”海外仓+本土化运营。
(二)核心竞争点变化
未来比拼的不再仅是低价,而是供应链效率、合规能力、本地化服务。
(三)用户需求仍强劲
尽管商品均价上涨15%,Temu APP下载量仍保持月均8%增长,显示美国市场对高性价比商品的刚性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