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 ◆ ◆
编 | 文 | sj 阅读 | 10分钟 图 | 依版权出处
▽
2025年内地企业奔赴港股上市的热情不断高涨,形成了一股显著的潮流。那么,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内地企业纷纷选择赴港上市呢?
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构建起友好的政策环境。在资金管理领域,通过流程再造与制度优化,简化境外上市外汇登记手续,显著降低企业跨境资金运作成本与合规门槛,有效提升资金流转效率。
在外汇开放领域,动态调整政策支持力度,针对性提高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额度,不仅助力科创企业减轻融资负担,也为跨国企业实现境内外资金灵活调配与高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。监管体系同步升级,通过完善制度框架、强化服务效能,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筑牢制度保障,营造更加公开透明、规范高效的监管环境。
图片来源:港交所领英主页
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枢纽,香港证券市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制度红利,持续吸引内地企业纷至沓来。港交所始终致力于提升市场竞争力,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创新与流程优化,不断强化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。为更好地服务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企业,港交所计划开通 “科企专线”,并联合证监会打造高效便捷的上市通道,为科创企业融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同时,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正围绕上市规则、市场架构及公司治理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改革,通过精简上市审批流程,进一步提升上市审核效率。
特区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明确提出,将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标准,以此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赴港上市,丰富市场投资生态,增强市场融资活力。港交所还积极推进多项关键改革:在股权制度方面,探索公众持股量改革,旨在减轻发行人合规压力,提升市场流动性;在交易结算领域,计划于年底前完成技术升级,实现与 “T+1” 结算周期的技术兼容,有效降低结算风险;在交易币种方面,全力推进人民币交易落地,与内地紧密协作,加快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的技术筹备工作,并探索单股多柜台模式,提升交易结算的便利性。此外,港交所正研究建立退市后场外交易机制,进一步完善市场退出体系,推动市场生态的持续优化与健康发展。
图片来源:Google
除了政策环境的有力支撑外,港股市场的突出表现同样成为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重要因素。从一级市场来看,Wind 数据显示,2025 年以来,内地企业在 A 股首发募集资金规模约 89.626 亿元人民币,赴美上市的中概股 IPO 首发募资净额约 1.95 亿美元(折合约 15.16 亿港元),而港股市场以 112.50 亿港元的首次招股募资总额,在三者中拔得头筹。
二级市场的表现更展现出港股市场的强劲活力。进入 2025 年,港股市场走势亮眼,截至目前,恒生指数累计上涨 14.37%,恒生科技指数更是飙升 23.89%。科技板块尤为突出,阿里巴巴股价累计涨幅高达 55.10%,小米集团也实现了 46.52% 的显著增长。反观 A 股市场,表现相对平淡,上证指数年初至今微跌 0.82%,深证成指仅上涨 2.54%,沪深 300 指数则下滑 1.26%。
港股市场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也是一大优势。大量国际投资者的参与,为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融资渠道,带来更高的市场关注度,有助于企业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品牌价值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,企业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资源,而赴港上市为内地企业搭建起国际融资桥梁,帮助企业获取外币资金,满足海外业务拓展、技术引进、产业升级等发展需求。
图片来源:pixabay.con
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,美国关税政策的持续波动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,众多中资企业加速海外投资布局,通过本土化生产适应产业链重构趋势。港股与美股市场凭借国际化融资渠道,成为企业获取外币资金、塑造全球品牌形象的战略支点,为其海外业务拓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与此同时,部分内地企业受制于 A 股市场融资环境收紧、再融资与债券发行活跃度走低的现状,将赴港上市视为突破资金瓶颈、实现业务扩张的关键路径。以连锁餐饮品牌老乡鸡为例,在 A 股上市进程受阻后,果断转向港股市场,为企业规模化发展筹措资金。
赴港上市不仅是企业的融资选择,更是推动自身变革的重要契机。通过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,企业能够引入前沿管理经验、先进技术理念,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与运营水平,加速转型升级步伐。依托港股平台的资源整合优势,企业可深度融入国际市场,拓展业务合作网络,优化全球资源配置,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。
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的兴起,是政策利好、港交所制度优势、市场表现强劲与企业内生发展需求等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成果。政策层面的保驾护航、港交所的创新服务生态、资本市场的优异表现,共同构筑起企业上市的理想平台;而企业对国际化发展的迫切需求,则成为驱动其拥抱港股市场的核心动力。GBC 凭借专业的一站式服务,涵盖买壳上市等多元方案,助力企业高效实现上市目标,在国际资本市场扬帆起航。
图片来源:pixabay.c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