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 ◆ ◆
编 | 文 | sj 阅读 | 10分钟 图 | 依版权出处
▽
2025 年 5 月 7 日,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掷地有声,为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指明新方向。
图片来源:券商中国视频号
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,全力支持境内企业走出国门,利用多元化融资渠道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。
这一重磅表态,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入全新阶段,政策重心从 “探索尝试” 转向 “规范与效率并行”,旨在打造更加透明、可预期的监管环境,助力企业借助国际资本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图片来源:国新网
自 2023 年《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》落地实施,境外上市备案制度便开启了持续优化的进程。2025 年,证监会进一步简化备案程序,创新性地将企业分为 “增量” 与 “存量” 两类区别对待。
对于已走完境外上市审批流程却尚未正式发行的企业,特别给予 6 个月的过渡期;存量企业更是只需在再融资时补充备案,极大地降低了合规成本。以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为例,其 2025 年 3 月提交的港股上市备案申请,仅用 25 天便顺利获批,刷新了备案速度纪录,充分彰显了政策支持的高效性。
图片来源:微信搜一搜
证监会与港交所的紧密合作成为政策亮点。一方面,证监会推出 “惠港 5 条” 政策,从优化沪深港通标的范围,到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,全方位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;另一方面,港交所积极响应,降低 A+H 股上市门槛,开通特专科技公司 “科企专线”,支持企业保密提交申请,并完善同股不同权架构规则,吸引众多内地企业奔赴香港上市。
除了传统股权融资,证监会大力鼓励企业灵活运用 GDR(全球存托凭证)、REITs(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)及二次上市等创新融资工具,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选择。
在数据安全日益重要的当下,证监会对敏感数据(如基因信息、地理数据)传输制定严格要求,企业必须通过网信办安全评估,并提交《数据安全影响评估报告》。科技型企业更是需要采用本地化存储、加密传输等技术手段,确保符合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相关规定。
图片来源:微信搜一搜
不同行业面临差异化监管要求:金融领域,企业必须持牌经营,严格落实反洗钱与大额交易报告制度;医疗健康行业,需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及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证明;互联网行业,采用 VIE 架构的企业则需重新论证外资准入限制下架构的必要性。
证监会秉持 “事前防控” 理念,与 PCAOB(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)建立联合检查机制,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。在 ESG 披露方面,对虚报减排量等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,一旦发现将立案查处,促使企业保证数据真实性。
证监会允许合规的 VIE 架构企业境外上市,但企业需提交历史沿革、关联交易等详细穿透材料,并充分论证外资准入限制的行业依据,满足 “必要性 + 合规性” 双重标准。
针对红筹架构企业存在的股权代持、外汇登记瑕疵等历史遗留问题,企业必须清晰说明成因,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肆、企业应对策略,把握时代机遇
企业应充分利用政策红利,灵活运用 GDR、二次上市等融资工具,构建多元化资本补充体系;根据自身行业属性,科技型企业可优先考虑纳斯达克,传统行业则更适合香港市场。
图片来源:pixabay.con
组建跨部门合规团队,整合法律、财务、数据安全等领域专业人才;积极引入国际律所、审计机构,在预审材料阶段规避潜在监管风险。
2025 年境外上市政策围绕 “流程优化 + 监管引导” 两条主线推进。未来,证监会将深化与境外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,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常态化,同时通过负面清单制度守住风险底线。正如吴清所言,“能放开的坚决放开”,备案效率将持续提升,更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有望放宽,制度型开放红利将进一步释放。